正是因为哈耶克与凯恩斯在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上看似完全相反,导致当代剑桥能源研究机构的两位财经作家Daniel Yergin和Joseph Stanislaw在2002年出版了500多页的煌煌巨制《制高点:世界经济争夺战》(The Commanding Heights: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随后美国WGBH波士顿音像公司又把《制高点》做成了3集连续文献片。《制高点》的中心思想是20世纪是人类社会争夺“思想制高点”的一场激烈争夺战,而哈耶克经济社会思想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则是这场争夺战两支参战大军。按照《制高点》作者的判断,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自由市场理念曾在世界各国占据支配地位,控制着“制高点”。从40年代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则夺得了全世界的“思想制高点”。从80年代英国撒切尔夫人私有化改革和美国里根总统的自由市场经济政策的推行,尤其是随着80年代中后期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的经济改革9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加速进行,以哈耶克和芝加哥学派所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又夺回世界思想的统治地位。然而,也许叶金和斯坦尼斯劳两位作者和许多经济学家几年前并没预见到,2007年之后全球金融风暴的暴风骤雨,以及随后而来的2008-2009年世界经济衰退,又给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大举反攻夺回世界思想制高点的历史契机。试问: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有哪家不是凯恩斯主义的?